炒股配资开户网
拾秋色,林厦掩晖,绘苍穹,候鸟欲飞,寄香笺,春风何时归?不知不觉间,爷爷从夏天走到了秋天。满径落叶的公园,默诉着万物的变迁,与劳动公园只有一街之隔的松乐公园,没有宏伟的气势,也没有醒目的名字,更像两个小区间的后花园。
解密银行理财市场的七大关键趋势。
今年上半年,银行理财市场在“债牛”行情与“存款搬家”现象助推下,迎来存续规模的持续回暖,逼近28万亿元大关;面对“资产荒”挑战,市场持仓配置逻辑发生深刻重构;同时,监管利剑直指“伪净值”灰色地带,推动行业进行自我净化;为保障投资者利益,多家机构主动触发产品提前终止潮;此外,信息披露透明化、标准化制度建设加速推进;为让利投资者,银行理财机构相继启动多轮手续费调降;而密集换防的初代高管则预示着行业新旧交替。
这七大关键趋势,共同绘制了上半年银行理财市场发展的新图景。
规模持续回暖
2024年上半年,银行理财得益于去年底以来的“债牛”行情以及“存款搬家”带来的规模快速攀升,截至6月末银行理财接近28万亿元,较年初增长约2万亿元。
受央行叫停“手工补息”影响,存款与理财之间“跷跷板效应”更为显著。一方面,央行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居民存款同比少增,非金融企业存款减少2.45万亿元;另一方面,银行理财规模仅4月增幅就超过2万亿元,呈现出远超往年同期水平的“超季节性”增幅。
据券商中国记者从业内汇总的数据,截至今年6月末,包括招银、信银、光大、浦发和平安5家股份行理财公司,以及工银、中银、农银、建信和交银共10家机构的规模合计为16.1万亿元,较5月下降约6700亿元。
相比往年,2024年上半年银行理财的“跨季效益”下降幅度显著缩小。据券商中国记者测算,以上述10家理财公司为例,3月和6月份总规模单月降幅分别为5%和4%,较上年同期降幅显著缩小。
普益标准数据显示,6月末理财产品规模环比上月减少约8000亿元,存量规模约28.1万亿元;跨过季末后,7月第一周回升约9300亿元。中信建投证券马鲲鹏团队研报预计,随着居民财富再配置以及禁止“手工补息”影响,理财规模在下半年将持续提高,全年规模有望超过30万亿元。
总体来看,今年上半年主要理财公司规模维持正增长,上述10家理财公司合计增长约1.21万亿元,增幅达8.15%。分机构看,浦银理财、交银理财、光大理财等机构规模上半年增速较快,增幅在14.85%至19.56%之间;而招银理财6月末较年初下降约880亿元,降幅约3.5%,但其规模仍接近2.4万亿元居于行业规模第一;此外,兴银理财超2万亿元保持规模第二,信银理财约1.85万亿元位居第三,工银理财、中银理财和农银理财的规模居于1.7万亿元梯队内,三者差距较小。
产品货架方面,随着存款利率进一步下探,以货币市场工具资产打底的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受到影响,该类产品上半年“流失”规模较大,多家理财公司下降规模超1000亿元。据券商中国记者统计,上述10家主要理财公司的现金类产品上半年规模减少约10%,合计下降约5300亿元。普益标准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现金类理财产品规模为7.72万亿元,较年初下降约8400亿元。
此外,得益于债市良好表现,固收类产品年内增长显著,该类产品也是银行理财规模回暖的主力军。据券商中国记者统计,上述10家理财公司合计较年初增长约1.21万亿元;其中二季度末较一季度末增长约1.51万亿元。
“资产荒”下重构配置逻辑
“好发不好做”—— 4月重回正增长轨道后,银行理财遇到了烦恼。
在投资者风险偏好审慎的情况下,债券和存款一直是银行理财配置的绝对大头。随着城投债净融资额上半年为负且利率持续走低、“手工补息”被叫停等情况交织,业界“资产荒”呼声又起。
Wind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城投债总发行量约2.16万亿元,净融资额-1701.9亿元。与此同时,提前兑付金额增至1377.21亿元,较去年同期的902.96亿元大幅增加。
华福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徐亮统计,截至6月末,仅有0.91万亿元城投债估值超过3%,占全市场规模仅约6%。另外,多份券商研报的共同观点是:随着地方化债不断深入,未来城投存量债务将继续压降,所以市场仍将处于缺少优质城投资产的境地。
另外一个使得银行理财收益率下台阶,尤其是重创高存款占比产品的因素,是“手工补息”被禁。
“理财之前是很积极配置协议存款等补息存款的,现在没有“手工补息”了,高存款占比产品的报价肯定是要下台阶的 。”一名银行理财公司的固收投资负责人直言。
这句话勾勒了“手工补息”被禁后银行理财面对的可能挑战。
截至2023年年末,理财产品投资资产合计29.06万亿元,投向现金及银行存款的占比达到26.7%。也就是说,截至去年年末,庞大的银行理财对现金及银行存款的持仓规模高达约7.76万亿。当然,这里面有多少是补息类存款,尚未有权威统计。
中信建投对“手工补息”存款全量规模做了测算,推测“手工补息”存款规模约为20万亿元,主要集中在大行和股份行。
另外,普益标准对2024年一季度理财产品持仓数据做了统计分析,称今年一季度新发理财产品持仓中“现金及银行存款”占比为84.8%,较去年四季度提高了2.66个百分点。按产品类型来看,开放周期越短的产品对现金及银行存款的依赖性越高:开放周期在90天以下的各类固收类产品持有的现金及银行存款的占比均在25%以上。
就不少从业人员的感知,理财产品收益下降或新发产品的基准下行,并不全是 “手工补息”被禁所致,更多是因为债市震荡走弱的影响。但他们也指出,“手工补息”取缔后,高存款占比的开放式产品,尤其是一些现金管理类产品的收益确实在断崖式下跌。
禁止“手工补息”后,机构对理财配置逻辑进行了预判:招商证券银行业分析师廖志明团队撰文称:银行理财或将减配存款类资产;中信建投固收团队撰文称理财资金仍旧会配置存款,只是会在银行主体上向尾部下沉;普益标准的分析认为理财配置重点一是长期债券,二是黄金和高质量债券等;一名资深理财投资经理告诉记者,其团队会比较关注同业存单、中短期债券中的利率债,用这些来弥补票息。
监管堵上伪净值化灰色地带
近年来,随着银行理财净值化进入深水区,渠道对于产品净值的回撤容忍度进一步下降,理财公司加速把产品往“稳健低波”的特点迁徙。
平滑一只理财产品的净值曲线有两种可行方式:一是从最基本的持仓入手,增加低波动资产占比,比如增配ABS和存款等;二是从估值方式入手,代表性的做法是借道信托使用平滑机制调节产品收益:由多只理财产品申购同一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合同约定信托计划于赎回开放日或每个工作日通过循环“补差”和“计提”特别信托利益(或称风险准备金等),实现不同理财产品间的收益平滑和净值持续增加。
其中情况二已经被监管盯梢。六月中旬,华东某区域金融监管局非银一处向辖内信托公司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信托公司与理财公司合作业务合规管理的通知》,其中就有上文所述情况。除了配合理财公司违规使用平滑机制调节产品收益,监管还针对信托公司配合理财公司在不同理财产品间交易风险资产、配合理财产品不当使用估值方法等问题,要求信托公司进行合规性排查。
当借道信托通道的灰色做法被围追堵截,理财公司平滑净值曲线会越来越多回归前文所述的方式一:即从最基本的持仓入手,增加低波动资产占比。
事实上,今年以来,允许自建估值模型的存量优先股,就成了一部分理财公司争夺的对象。
理财配置的优先股多为银行发行的优先股,因为主体信用更好。在券商中国记者的调研里,国有大行理财公司有两家持有规模在百亿左右,其余四家告诉记者“量较少”。规模排名靠前的几家股份行理财公司回复记者“持有的量不超过百亿”。
根据“法询资管研究”对Wind数据的梳理,银行优先股存量规模约7500多亿元。正是因为存量较小,所以部分理财公司配置需要“抢购”;但也是因为存量较小,即便有小部分银行理财投资经理追捧这类资产,以优先股稳定估值的方式始终不太主流,没有大范围兴起。
“优先股的话,我可以理解有一些固收+产品会配,是因为这个资产虽然是权益,但它表征是固收。但是它体量小,我们根本买不到。持有存量的产品,不会轻易交易。所以我们不看优先股,因为看了也白看。我们现在固收+的部分,更多配股票、可转债。”一名合资理财公司专业投资经理告诉记者。
一名大行理财投资经理认为,优先股的流动性溢价无法弥补票息,而波动率不亚于永续债等资产。“很多公司持有也就最多几亿元、几十亿元,极少有上百亿元的。平常是很难看到交易,只有到资产荒的时候,优先股才会被关注。从长期来说,我不认为它是一块非常优质的资产,更多是资产荒下一种被迫选择吧。”
落袋为安,产品提前终止
虽然理财产品提前终止并不意味着发生实质亏损,且在往年也时有发生,但在金融机构更加强调消费者保护的眼下,多只理财产品提前终止,依旧引起了市场高度关注。
进入六月,包括中邮、交银、民生、华夏等多家银行理财子公司发布公告称,提前终止旗下部分理财产品,有些为现金管理产品,多数为封闭式理财产品。从公告内容来看,理财产品提前终止涉及多种原因:包括投资项目提前到期、产品规模过小、根据市场及投资运作情况合理评估以最大程度保障投资者利益等。
根据普益标准数据统计,截至6月13日,今年以来提前终止的净值型理财产品共1053款,去年同期为878款,同比增长19.93%。
大批产品提前终止的原因大概有两个:
一是有些产品业绩已经提前达标,管理人视市场波动、投资标的可能发生的情况正常止盈。今年上半年,市场走出了一波超预期的“小债牛”行情,产品已经提前积累了收益。而对后续的市场,管理人可能认为优质资产欠配。在监管和投资人愈发看重“业绩达标率”的眼下,有些理财公司在产品实际业绩达到业绩基准的情况下,与客户沟通后终止产品。
二是规模过小,类似于公募基金的迷你基金,不利于后续投资管理。理财公司基于压降管理成本的考虑,终止产品。
信披透明化提速
与公募基金相比,银行理财长期存在信息披露不够标准化、统一化、透明化的问题。比如此前理财公司信息披露渠道各异,有些在母行网站、自身网站和APP、代理销售机构渠道全披露,有些则只在母行网站和代销机构披露,还有部分理财公司在自身网站和中国理财网披露。
不仅仅是披露渠道不一,同类理财产品的业绩展示区间、净值披露频率、估值方法也都存在差异。成立以来年化收益率、近一个月年化收益率、近半年年化收益率、七日年化收益率……哪个区间对自己产品有利就披露哪个,以至于展示收益率明显调高投资者心理预期。
另外,中国理财网作为较为权威的银行理财产品信息登记系统和理财产品展示平台,有望充当统一公开信息披露平台的角色,但目前仍尚未做到信息披露主体、产品信息全覆盖。
在业绩比较基准设定上,不少银行理财设定方式截然不同,包括固定数值型、区间数值型、在基准利率或市场化利率上做加减、指数或指数组合型、基准利率与指数之间的组合等,五花八门。
在理财产品季度运作报告披露上,有些理财产品是在季度结束后15个自然日内披露季报,而一些理财产品则是15个工作日之内,口径不一。
今年6月末,国家金融监管总局针对五家理财公司开出合计2900万元的罚单。与此前的罚单相比,这一批罚单更加聚焦在理财业务的信披违规和底层资产的穿透识别问题。
具体来看,监管针对信银理财、建信理财、招银理财、平安理财开出罚单的理由里,均指出了信息披露不规范的问题。监管开出的罚单,毫无疑问会推动行业提升信披质量。
有业内人士指出,银行理财需要建立更标准、透明、统一的信息披露制度并严格执行,只有这样才能最大化降低投资者适配性风险。
产品再现“零费率”
去年开始,资管行业的“降费潮”也席卷至银行理财,多家理财公司推出产品费率相关的优惠活动,涉及下调固定投资管理费、销售服务费、托管费等方式,展开积极营销。今年上半年,理财公司加大费率优惠的脚步仍未停歇。
据券商中国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6月以来,中银理财、农银理财、交银理财、光大理财、华夏理财、上银理财等10余家银行理财公司发布费率调整公告,有机构甚至直接将部分理财产品费率降为0。
从调降费率的理财产品类型来看,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和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为主。涉及调整的费率种类包括固定管理费、销售手续费、托管费三类。总体来看,今年上半年,银行理财的基本费率和管理费率在下降,但销售服务费率基本保持稳定。
总体上,调整费率的理财公司通常将固收类产品管理费率下调到0.15%至0.20%左右。现金管理类产品的管理费率则普遍下调至0.10%以下。同时,还有一些产品的管理费率、固收投资费被下调至0。
据中信建投证券研报抽样梳理,2024年上半年样本理财公司的平均基本费率、管理费率较2023年平均费率分别下降0.21个百分点和0.02个百分点,销售服务费率变化不大。也就是说,2024年上半年,理财子的基本费率、管理费率在下降,销售服务费率基本保持稳定。
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近期费率下调也有一定特殊之处,在“存款搬家”背景下,一些理财公司为降费揽客已不惜成本,竞争较为激烈,部分理财公司也被迫卷入价格战。
此外,在销售端,理财公司仍在持续发力他行代销渠道的销售规模。其中,多数股份行理财公司对母行的依赖度进一步下降,非母行代销的产品规模占比正在进一步提高;而头部国有行理财公司相对而言则更依赖母行渠道,但部分机构非母行代销也有一定增长。
具体来看,相比今年年初,平安理财、浦银理财、光大理财和交银理财等机构的非母行渠道产品规模占比进一步增加;其中,交银理财的非母行渠道占比已经突破55%,平安理财和光大理财的非母行渠道占比已经超过40%,兴银理财、信银理财和浦银理财占比接近30%。
高管年内密集换防
今年以来,已有多家理财公司高管变动,新接任者多来自母行系统。初代高管团队在完成了带领公司平稳渡过资管新规过渡期、顺利展业并驰上“真”净值化轨道的使命后,集体退幕。新一代高管接过指挥大棒,带领理财公司在净值化深水区探索财富管理解决方案供应的新思路、新路径。
近日,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官网披露,空缺近半年青银理财董事长最终敲定,青岛银行金融市场部原总经理赵煊出任该职,接棒此前离开青银理财前往汇华理财担任总经理的王茜。
今年6月,券商中国记者获悉,浦银理财新任总裁一职或将由来自母行的李桦接任,目前李桦担任浦发银行总行公司业务部总经理;今年5月,记者获悉,民生理财首任党委书记、董事长欧阳勇到龄退休,或将由民生银行上海分行党委书记、行长丛军接班。
据梳理,今年以来,除了上述提及的理财公司,还有光大理财、信银理财、农银理财、杭银理财、渤银理财等理财公司的总裁、董事长或总经理等高管职位发生变动。
日前,券商中国记者获悉,近期还有多家理财公司董事长将面临调动或退休,涉及国有大行和股份行理财公司,这也意味着后续银行理财高管密集换防仍将持续。
业内研究人士此前对券商中国记者表示,在银行理财公司成立初期,对母行体系依赖较多,高管团队以内部人员为主,有助于其较快完成从母行资管部门的转变。而当前银行理财公司发展时间较短,高管团队尚未完全成形,根据工作需要和监管制度对高管人员进行调整优化,均属正常行为。
校对:刘星莹股票杠杆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