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炒股配资开户
李先生今年28岁第三方配资平台,是一位新晋的父亲。刚刚有了孩子,全家人都围着小宝宝转,充满了喜悦。然而,随着孩子的到来,养育的负担也随之增加,尤其是尿布和奶粉的开销每月都不少。
近年,超重、肥胖已成为影响中小学生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原标题:暑期儿童肥胖专病门诊火热,是什么干扰了“小胖墩”减重?
作者:李晨琰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副主任医师裴舟正在看诊
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儿童肥胖专病门诊,小徐听到一个坏消息:刚满9岁的她,体重已达66公斤,比同龄人胖了近20公斤。更糟的是,她的脖子、腋下明显发黑,这是典型的胰岛素抵抗所致的黑棘皮。
近年,超重、肥胖已成为影响中小学生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日前,国家疾控局、教育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和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发布《中小学生超重肥胖公共卫生综合防控技术导则》(简称《导则》),旨在通过科学、系统的综合防控措施,有效预防和控制我国中小学生超重肥胖的发生发展。
小朋友的肚腩是怎么来的?家长有哪些认知误区?日前,记者走进儿科医院儿童肥胖专病门诊一探究竟。
12岁男孩比同龄人重了近35公斤
诊室中,小徐显得有些无措,衣服明显撑起了她的小肚腩。“孩子胃口好,以前总让她敞开吃,现在想让她瘦,却瘦不下来了。”眼看着小徐越来越胖,家里人很头疼。
“从什么时候开始变胖的?爸爸妈妈胖吗?平时喝水多、小便多吗?有没有头晕头痛?饮食运动情况怎么样?”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副主任医师裴舟针对性地问了几个问题,随即开出检查单,包括检测骨龄、B超、血糖血脂检查等。“拿到检查结果,再来复诊。”她不忘叮嘱,平日里管住嘴、迈开腿,尤其是零食和饮料一定要戒掉。
肥胖已成为儿童较常见的健康问题。中国疾控中心数据显示,我国6岁至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约19%,且整体呈快速增长趋势。
在医生看来,儿童肥胖的发生部分是由遗传因素所致,但更多还是因不健康的饮食、静坐多而运动少等不良生活习惯所致。此外,如今不少孩子由老人隔代抚养,难免秉承“小孩还是肉嘟嘟好”的错误理念喂养。
12岁的小雷走进诊室,妈妈的脸上明显浮现出焦虑的神情。12岁的他体重已达86.3公斤,比同龄人重了将近35公斤。裴舟查体发现,小雷的肚子上有明显的紫纹,这是短时间内体重增长过快导致皮肤过度拉伸,使皮肤弹力纤维发生断裂所致。
“孩子从小胖到大,小时候长得就像年画上的胖娃娃,特别爱吃面食。”妈妈说,总想着让孩子少吃点,可家里老人不舍得,忍不住“开小灶”。考虑到小雷的肥胖问题已较为严重,裴舟推荐他下次到医院儿童肥胖MDT门诊就诊,由内分泌科、中医科、营养科等多学科专家共同为其减重制定方案。
儿童肥胖问题易被家长忽视
过度喂养下,“三高”早早写在不少儿童、青少年的病历本上。为避免这一情况,《导则》明确提出预防为主、早期干预和疾病预警的三级预防策略。在超重肥胖发生前控制危险因素、提升保护水平,从而预防中小学生超重肥胖。
“治未病,预防很重要,不要等到肥胖引起其他问题后再干预。”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医师和婧伟告诉记者,早在2018年底,中医科便推出儿童肥胖专病门诊,究其原因,就是因肥胖引起的健康问题太多了。
《中国儿童肥胖报告》显示,与正常体重儿童相比,肥胖儿童发生高血压、高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偏低的风险分别为3.3倍、2.6倍、3.2倍。
“当孩子体重有点超标时,家长一般不以为然,认为孩子还在长身体,能吃是福。”和婧伟说,儿童肥胖问题很容易被家长忽视,到肥胖专病门诊的孩子很大部分是从别的科室转诊而来。
不少孩子到其他科室就诊时,意外查出了代谢问题,比如因肺炎拍CT结果查出了重度脂肪肝,或抽血化验发现肝功能很不好,甚至有不少十几岁的孩子体重已达100公斤以上,影响到了日常生活。此时,家长才重视起肥胖这件事。
还有家长抱着侥幸心理,认为“小时候胖,长大就好了”。事实是,在儿童期没有解决的“肥胖”问题,到了成年依旧无法回避。研究表明,与体重持续正常的人群相比,儿童期至成年期持续肥胖的人群发生糖尿病的风险为4.3倍,发生代谢综合征的风险高达9.5倍。因此,控制儿童体重在正常范围,必须防患于未然。
减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近年,打着“快速减肥”旗号的减肥训练营层出不穷。令医生们担忧的是,正值暑假,不少家长寄希望于此,让孩子们在短时间内瘦下来。
“苛刻的饮食、剧烈的运动,的确能让人迅速减重,可这样的方式是否健康?这样的生活方式又能否维持?短时间内的改变极易导致体重反弹,甚至会让今后的减重之路更加困难。”在和婧伟看来,任何一个不能终身坚持的生活习惯,都是对减重不利的。
减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还需要循序渐进。
在门诊上,和婧伟往往会要求家长记录下孩子一段时间内的饮食情况,详细到一口饮料、一颗糖等。“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吃得不多,实际上是认知偏差,从能量来算,已远远超出这个年龄段孩子该摄入的能量。”她还会教孩子们辨识食物的配料表与能量表,以免超量饮食。
在和婧伟的手机中,有不少减重成功的案例,其中不乏家长和孩子一起减重的励志故事。“家长的一言一行,对孩子来说都是参照第三方配资平台,与其盯着孩子减重,不如陪着孩子一起。”她还提到,儿童减重不仅是一个家的事,更涉及全社会的方方面面,需要多方共同努力。正如《导则》强调的,专业机构、家庭、学校、社区和医疗机构应密切协作,共同推动中小学生超重肥胖防控工作。